“关于稻草艺术”
新潟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大米产区,大米生产中伴随出现的是稻草这种副产品。过去,稻草曾经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日本传统生活用具,但现在这样的用具已不再被人们所需要。为了寻求稻草的新用法,2006年新澙与武藏野美术大学联合制作了巨大的“稻草艺术”造型,并于2008年开始举办“稻草艺术节”来向人们展示稻草艺术。
稻草是日本人赖以生存的大米的象征。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学生们与新澙市民使用稻草共同制作了艺术作品并举办活动来展示这些作品,这一创举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现代生活中稻草的用途,同时也为激发地区活力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稻草艺术”奥秘
东京的美术院校学生与西蒲区的农户们联手完成的协同制作项目


稻草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都市里的年轻人和农村地方西蒲区的共同制作。稻草艺术是在旧岩室村(西蒲区的前身)村民与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的交流中诞生的。
作品的制作和展示始于2006年。提出这个构思的是当时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宫岛慎吾教授,旨在用象征大米产地西蒲区的稻草为材料制作艺术品,以此来激发当地的活力。
此后10余年,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但作品的制作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学生们起初没有掌握稻草的特性,在制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当地工匠和农户的协助就变得格外重要。如此这般,年轻艺术家的创意和传统技术的结晶就诞生了。
武藏野美术大学每年都招募学生、组成稻草艺术品制作组。学生们先对作品的主题和设计进行构思,然后由西蒲区的工匠们根据学生的构思搭建骨架。作品中所需的稻草由区内的农户在收割完稻子后提供给学生。学生们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住在西蒲区,整个制作过程中都会听取当地工匠和农户的建议,期间农家还会为同学们提供具有乡土风味的膳食。学生们就这样在与当地居民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了作品。
即便学生们回到东京,这样的交流也不间断,他们会寄名信片给逗留期间受到关照的农户,有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还会再去西蒲区游玩。而正是通过年龄和价值观都相差甚远的人们的协作,才产生了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用西蒲区的传统资源“稻草”制作成的当地土生土长的作品


稻草艺术作品的主要材料是水稻秸秆,自古以来与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耕种时的堆肥、牛马等家畜的饲料、日本传统装饰物及草鞋等等,都要用到水稻秸秆。过去,农户们在冬季下雪的时候无法外出耕种,便通过加工稻草和用稻草制作工艺品来补贴家用。但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让这种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如今掌握这种稻草加工技术的人越来越少了。
稻草艺术中使用的加工法“鸟羽编织”也是正在消失的一种传统技法。稻草秸秆本身是松散的,这种松散状态很难被运用到作品的制作中,于是便需要西蒲区的农户们将稻草编织成片状(鸟羽编织)来帮助作品的制作。这种编织法曾经在日本非常普及,但现在却几乎失传。正是因为在著名大米产地西蒲区,这种宝贵的技术才得以流传下来。
“鸟羽编织”是一种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劳作。一根稻草秸秆软而无力,经过农户们坚持不懈的编织,加上武藏野美术大学学生的精心设计,稻草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变成了一件件生气勃勃的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