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稻草藝術」?
新潟是日本數一數二的稻米生產地,稻草則隨著稻米的生產成為副產品。在以前日本的傳統生活中,稻草加工後能拿來當作生活用具,然而時至今日,這種需求已經不再盛行。直到2006年,在新潟市及武藏野美術大學(以下簡稱「武藏美」)的合作下,利用稻草製作巨大的裝置藝術,也就是「稻草藝術」,並為展示這些藝術品,自2008年起開辦了「稻草藝術節」活動,終於為稻草找到了能夠大展身手之處。
稻米支撐著日本人的生活,而「稻草」正是稻米的象徵。武藏美的學生與新潟市民合作建造稻草藝術品,並透過規劃活動展示,讓世人看見稻草在現代的嶄新用途,也促進了地方活力、帶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稻草藝術」的秘密
東京的美術大學學生與西蒲區農家共同創作推廣的特別企畫


稻草藝術最大的特點在於,每一項作品皆是都會年輕人與西蒲區農家共同合作的成果,當時是由西蒲區的前身岩室村村民們與東京武藏美學生透過交流孕育出各種稻草藝術。
稻草藝術的製作及展示起始於2006年,一切源於武藏美的宮島慎吾教授(當時)提議,讓米鄉西蒲區利用象徵稻米文化的「稻草」製作藝術作品,以活化地方發展。
從最初提案至今已超過10年,武藏美的學生們一棒接一棒,每年都會造訪西蒲區創作稻草藝術。一開始學生們無法適應稻草的特性,在創作時經歷了一番苦戰,此時當地師傅及農民的協助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力量。於是,在雙方的合作下,融合年輕藝術感性及傳統技藝的作品就這麼誕生了。
武藏美每年都會招募有志學生,組成稻草藝術製作小組。學生們構思作品的意象及造型,由西蒲區的師傅們依據這些提案,搭建稻作品的骨架,作為材料使用的稻草則由農民收割後提供給學生。在創作期間,學生們會住在西蒲區內,邊聽取師傅與農民們的建議創作,而住宿期間的餐食則由農民們提供當地鄉土料理。如此一來,學生們最後完成了作品,也加深了與當地居民的交流。
即使學生們完成作品回到東京,這些交流也仍然未曾間斷。西蒲區的農民們每年都會收到這些學生們寄的明信片,有些學生大學畢業後,還會特地來訪遊玩。正因為是年紀或價值觀大相逕庭的人們互相腦力激盪與合作,才能誕生出許多充滿魄力的魅力之作。
使用西蒲的傳統資源「稻草」,扎根於鄉土的作品


稻草是稻草藝術品的主要材料,自古以來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份。稻草有許多用途,可以鋤進土裡當作堆肥,給馬隻或牛隻等家畜當作飼料,也可以編製成各種日本傳統裝飾品或草鞋。以前冬天一到,開始降雪後農民無法農作,就會先放下本業,改以做稻草加工或手工藝維持生計。但是,由於生活方式改變及農業現代化,這些文化逐漸式微,現今已很少有人會這種稻草加工技術了。
稻草藝術中使用一種稱為「TOBA編織(TOBAAMI)」的傳統稻草加工技法,也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流失。稻草如果處於一根根的零散狀態,是無法用於作品上的,所以區內的農民們會先將稻草編織成一大片(TOBA編織)以供使用。以前日本各地普遍存在這項「TOBA編織」的技法,但現在已很少有人會這項技能了。西蒲區正因為是稻米王國,才能將這麼珍貴的技術傳承至今。
「TOBA編織」是一項枯燥卻細膩的作業。只有一根又細又軟的稻草雖然無法拿來使用,但只要耐心編織、累積起來,再加上武藏野學生的設計,就能轉換成動感又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